

將文章轉發到班級群
伯(孟)仲叔季
兄弟行輩中長幼的次序。伯是老大(專稱嫡長子,庶長子稱孟),仲是老二,叔是老三(若兄弟多于四個,叔可以有多個),季是最末。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表示排行,字的后面加“父”或“甫”字表示男性,構成男子字的全稱,如伯禽父、仲尼父等。
八字
星相家的一種算命方法。根據古代的歷法,一個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時,各配以天干地支,每項兩個字,合稱“八字”,據以推算人的命運。八字按年、月、日、時排成四列,故又稱四柱。舊俗訂婚時須先交換八字帖,亦稱庚帖。
三綱五常
泛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規范。三綱指君為臣綱、父為子綱、夫為妻綱。五常有多種說法:一指五教,即父義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;二指五倫,即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;三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犧牲、三牲
太牢、少牢
犧牲本指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,色純者稱犧,體全者稱牲。后來意義變化,為動詞,舍棄,特指為了正義事業舍棄生命。
三牲指祭祀用的牛、羊、豬,俗謂大三牲。后亦以豬、魚、雞為三牲,俗謂小三牲。
祭祀時牛、羊、豬三牲全備為太牢,也有專指牛為太牢的,只有羊、豬二牲叫少牢。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,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區別。
稽首、頓首
均為九拜(古代祭祀時的九種禮拜形式)之一?;诪樽罟Ь吹墓虬荻Y,叩頭至地且有停留;頓首次之,以頭叩地隨即抬起,不做停留。
稽首后亦指道士舉起一手向人行禮。
頓首后通用作下對上的敬禮。常用于書信的起頭或末尾,亦有首尾都用的。如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遲頓首。陳將軍足下無恙,……。丘遲頓首?!?/p>
拱手、長揖
拱手指兩手抱合于胸前,以示敬意。另有含義與行禮無關:(1)形容輕易。如《過秦論》: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?!保?)猶言束手,表示無能為力。如“拱手就戮”。
長揖為不分尊卑的相見禮,拱手高舉,自上而下。常用于形容人有傲骨。如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酈生不拜,長揖?!?/p>
坐、跽、箕踞
古人在地上鋪席,坐在席上,坐時兩膝著地,臀部壓在腳跟上(即跪坐)。至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傳入中國,人們才開始垂足而坐。
跽意思是長跪,即臀部離開腳跟,腰股伸直,以示莊重。此時看起來身體比坐著時
本文來源:《中學生閱讀》高考版